适用人群
农户; 新型职业农民; 农技员; 种养大户; 家庭农场; 农业专家; 学者; 在校学生; 农企人员; 合作社成员; 农业基地生产者; 返乡涉农创业者; 农业示范园区成员; 其他
课程简介
墙角树枝梅,凌寒独自开,梅花不畏严寒,自强不息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之一。一拨又一拨的文人雅士来到梅花树下,吹弹演奏,挥毫泼墨,即是对梅花精神的赞颂,也是一种自我激励。 许多人认为,梅花不可能被冻死,要不然,北京的紫禁城里怎么会有梅花的呢。史料记载,从500年前的元朝开始,北京的皇宫里就有梅花了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,在北京农林大学担任教授的陈俊愉就带着他的学生开始了研究。 南梅北移,从长江流域至黑龙江,亚热带乔木向北移出2500公里,这在世界引种驯化史上是一个奇迹,中国梅花因此拿到国际登陆权,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登录权的花卉。有了这个登陆权,简单说就是全世界梅花和果梅怎么分类、怎么定级,都由中国说了算,这对于将来产业发展意义重大。 从抗寒梅花枝上切一个小芽,按到大杏树枝上是芽接。长上一个月,脸绿了,芽就活了,多余的杏树枝剪掉。大树有些地方需要丰满一些,当地人也有招,用双面马耳式枝接。也就是把梅花枝条两面都切成马耳朵形状,插到杏树枝上,一个梅花枝就接好了。 杏树不怕冻,我国北方杏树又很普遍。利用黑龙江、新疆抗寒梅花枝条,把大杏树嫁接梅花技术复制到北京,一大树一大树的梅花就开了。
讨论区
欢迎进入学习讨论区,你可以与本课程的老师和学员在这里交流课程相关内容,分享自己的经验及做法。注意:1.发起讨论:针对课程内容,发起具体问题进行交流(问题可以适当扩展延伸);2.讨论回复:根据讨论问题进行回复,切忌答非所问。欢迎积极发言讨论,杜绝广告,请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包容、积极、相互支持的交流氛围,谢谢。
张钦荣
陈志
俞如海
罗鹏
陈莹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