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用人群
农户; 新型职业农民; 农技员; 种养大户; 家庭农场; 农业专家; 学者; 在校学生; 农企人员; 合作社成员; 农业基地生产者; 返乡涉农创业者; 农业示范园区成员; 其他
课程简介
花大姐瓢虫,吃起蚜虫来可一点都不含糊。在没变成花大姐之前,它要经历卵、幼虫、蛹三个阶段。瓢虫绝对是一个凶猛蚜虫捕食者,可是它们还有另外一个习性,使得用它们在大棚里治蚜虫变得有难度。侯峥嵘她们一直从事以虫治虫工作,非常清楚瓢虫自相残杀是有条件的,只有在捕食食物不够时才会发生。如果有足够食物吃,它们自相残杀会少一些。要达到这个要求,首先要清楚大棚里蚜虫数量,让瓢虫的饭量跟蚜虫的个数匹配,只有它们之间比例合适才能避免同类相残。其次,还得把放瓢虫的时间掐好,时间掐不好放早了,棚里的蚜虫还没多少,瓢虫进去没得吃会吃自已的同类;如果瓢虫放晚了,也不行,因为蚜虫繁殖速度非常快。 蚜虫对植物危害很大,植物也有自已的自救妙招,它们会散发出一种只有蚜虫天敌才能识别的求救信号特殊气味,瓢虫收到这个信号后,会知道大概哪个方向植株上面有蚜虫,然后会循着这个气味,幼虫会冲着有蚜虫危害的地方爬过去。 瓢虫释放看似简单,其实并不简单,北京植保站专家们经过长期摸索与试验研究,基本掌握一套相对成熟的瓢虫释放技术,有了这套技术,可以对温室中蚜虫达到很好灭杀效果,这样就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用量,降低农药残留,让大家吃上安全放心菜。
讨论区
欢迎进入学习讨论区,你可以与本课程的老师和学员在这里交流课程相关内容,分享自己的经验及做法。注意:1.发起讨论:针对课程内容,发起具体问题进行交流(问题可以适当扩展延伸);2.讨论回复:根据讨论问题进行回复,切忌答非所问。欢迎积极发言讨论,杜绝广告,请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包容、积极、相互支持的交流氛围,谢谢。
张钦荣
林翠连
罗鹏
陈志
黄文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