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用人群
农户; 新型职业农民; 农技员; 种养大户; 家庭农场; 农业专家; 学者; 在校学生; 农企人员; 合作社成员; 农业基地生产者; 返乡涉农创业者; 农业示范园区成员; 其他
课程简介
上海这样的城市每天要吃掉400多吨豆芽,人们变着法子吃它,追求它的清爽美味;而最早让豆子变成豆芽的人,是因为环境严酷和营养缺失。要论起豆芽身世就有年头了,2000多年前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就有对豆芽的记载。古人通过发豆芽,让豆子从"主食"变成蔬菜,从蛋白质的来源变成维生素C的来源,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北方冬天新鲜蔬菜的匮乏。 其实种子都有寿命,而且不同植物的种子寿命也不同,寿命长的比如莲子上千年还能发芽,寿命短的比如柳树种子,只在12个小时内有发芽能力。而黄豆呢,一般保存条件下寿命只有两到三年,超过这个期限胚失去活力,也就失去萌发的能力发不出豆芽。为了保证豆子发芽,发豆芽要用专门芽豆,通俗地说必须用活豆子。 豆子发芽需要水,是因为豆子在发芽之前处于睡眠状态,呼吸微弱只有让它喝水,才能增强豆子呼吸代谢让豆子活跃起来。在有光条件下,植物为了保护自身的组织会大量合成纤维素,而吃豆芽本身吃的就是脆嫩,所以在豆芽生长过程中必须避光。李仙送逐渐摸索出一套办法,把发芽室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,淋水水温控制在21摄氏度,每隔四小时浇两遍水,让豆芽的温度控制在21摄氏度。这几个数字看似简单,但一个都不能变,其中的精妙就在一度之间,或长或短、或高或低豆芽都做不好。
讨论区
欢迎进入学习讨论区,你可以与本课程的老师和学员在这里交流课程相关内容,分享自己的经验及做法。注意:1.发起讨论:针对课程内容,发起具体问题进行交流(问题可以适当扩展延伸);2.讨论回复:根据讨论问题进行回复,切忌答非所问。欢迎积极发言讨论,杜绝广告,请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包容、积极、相互支持的交流氛围,谢谢。
张钦荣
廖淑璇
钟有兴
罗鹏
韦永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