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用人群
农户; 新型职业农民; 农技员; 种养大户; 家庭农场; 农业专家; 学者; 在校学生; 农企人员; 合作社成员; 农业基地生产者; 返乡涉农创业者; 农业示范园区成员; 其他
课程简介
甲鱼是个十足吃货,一茬水稻可以吃一万五千多只虫子,水稻田里有了这样的打工仔,稻田里没虫害水稻自然长得好。稻飞虱俗名火蠓虫,以刺吸植株汁液为食,常见种类有褐飞虱、白背飞虱和灰飞虱。成虫能长距离迁飞,成虫和若虫都能群集在水稻茎秆上刺吸汁液,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,能造成水稻大片死秆倒伏导致减产,严重时甚至绝收。甲鱼虽然每亩数量不多,谁料这个新晋打工仔很给力,居然成功抵挡住稻飞虱的攻势。 稻鸭共作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稻鳖共作虽然是新模式,依据的还是稻鸭共作理论。稻鳖共作面积大了那么多,稻田里面的甲鱼也多了许多,挨个在稻田里捞甲鱼不现实。杜志艳他们等甲鱼跑进水沟里以后,用围板把稻田围起来,这样甲鱼就进不去稻田。收割时他们采用这种办法,发现效果很不错。 经过几年探索,他们总结出甲鱼要选用三、两、半斤左右的,每亩保持在300只左右。前期插秧后期收割时,稻田里空水期应保持在10天左右。科学的稻鳖共作,不仅使得有机水稻取得良好经济效益,而且金牌打工仔甲鱼,也给他带来粮食丰收的惊喜。
我要评价
讨论区
欢迎进入学习讨论区,你可以与本课程的老师和学员在这里交流课程相关内容,分享自己的经验及做法。注意:1.发起讨论:针对课程内容,发起具体问题进行交流(问题可以适当扩展延伸);2.讨论回复:根据讨论问题进行回复,切忌答非所问。欢迎积极发言讨论,杜绝广告,请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包容、积极、相互支持的交流氛围,谢谢。
发起讨论
陈良英
卢金华
林忠贞
陈剑芳
罗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