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用人群
农户; 新型职业农民; 农技员; 种养大户; 家庭农场; 农业专家; 学者; 在校学生; 农企人员; 合作社成员; 农业基地生产者; 返乡涉农创业者; 农业示范园区成员; 其他
课程简介
2013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"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",中国主题为"遏制荒漠化,实现中国梦"。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,全国近30%的陆地国土为荒漠化面积,其中有4亿民众常年受到风沙危害,而大西北则是这一现象的重灾区。在我国荒漠化治理过程中,始终有一种坚韧执着的力量不可忽视,那就是扎根基层的治沙带头人。 白春兰,1980年与丈夫携手,在宁夏盐池的"一棵树"寻找水源开始,十几年间,逐渐摸索出以草挡沙,以柳固沙,栽植杨树、果树防沙的"三行治沙法",治沙面积不断扩展。在植树的同时,畜牧养殖、立体套种、挖水塘养鱼等,白春兰夫妇运用科技新知识,在沙漠上进行各类实践,既有效遏制了流沙危害,又提高了经济效益。同时,还带动一方群众致富。期间经历丈夫过世、大儿子意外离世、忍痛孤独坚守等,终于把一个不毛之地,创造出"吨粮田",变成沙漠绿洲。王有德,1976年开始治沙,意识到"要治沙,先治穷"。王有德制定了围绕主业林业,实行多种经营的局面,借助贷款资金,带领职工办柳编厂,建苗木花卉公司,实现多渠道创收。副业赚钱主业花,"治沙"才是王有德恒久的主题。近30年来,王有德带领大伙自力更生,林地面积由原来的25万亩,扩大到148万亩,林木资产由500万元增加到6亿多元,使沙漠从老百姓的良田边东退20多公里,实现了"人逼沙退",为宁夏率先在全国实现沙漠化逆转做出贡献。目前我国沙化面积,已经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,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。沙区生态状况有了明显好转,植被盖度以年均0.12%的速度递增,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幅达20%以上,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。尤其是沙尘天气频次呈波浪式递减趋势,今春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为8次,为近11年来平均水平的一半。
讨论区
欢迎进入学习讨论区,你可以与本课程的老师和学员在这里交流课程相关内容,分享自己的经验及做法。注意:1.发起讨论:针对课程内容,发起具体问题进行交流(问题可以适当扩展延伸);2.讨论回复:根据讨论问题进行回复,切忌答非所问。欢迎积极发言讨论,杜绝广告,请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包容、积极、相互支持的交流氛围,谢谢。
张钦荣
李龙元
俞如海
韦永菊
韦龙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