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用人群
农户; 新型职业农民; 农技员; 种养大户; 家庭农场; 农业专家; 学者; 在校学生; 农企人员; 合作社成员; 农业基地生产者; 返乡涉农创业者; 农业示范园区成员; 其他
课程简介
在云南南部一些少数民族村寨里,自古就有着食用昆虫习俗,特别是胡蜂的幼虫和蜂蛹富含极高蛋白质,是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。胡蜂的幼虫和蜂蛹作为美味昆虫食品,以前只是在一些少数民族村寨被人们认识,但是近十年来,捣毁胡蜂巢穴掏取里面幼虫和蜂蛹,虽然是一种极具风险的举动,但市场需求带来的巨大利润仍诱使越来越多的人,不惜为此挺而走险。一方面是市场需求,而另一方面却是胡蜂种质资源的极剧衰竭。 秉承这一理念,郭云胶决定引种进行人工繁育。2009年,他打听到黄国忠和黄国虎兄弟俩,在云南龙陵一带山寨里以捉蜂闻名,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前提下,郭云胶和黄国忠尝试搞人工驯养胡蜂。蜂王不产采食的工蜂,只产光吃饭的雄蜂,结果就是雄蜂和蜂王不是被饿死,就是出逃,最后造成很多蜂巢衰败。 有了蜂王能安全越冬的场所,胡蜂的种群繁衍就能得以延续,到了来年春季树筒中的蜂王,就被安置到更加宽敞的新家,它们按部就班产卵繁衍后代,壮大家族人马。 现在,在云南保山德宏州一带,很多农户都从郭云胶和黄国忠的胡蜂养殖点学到了科学养殖法,搞起了人工养殖,纷纷尝到了甜头。
我要评价
讨论区
欢迎进入学习讨论区,你可以与本课程的老师和学员在这里交流课程相关内容,分享自己的经验及做法。注意:1.发起讨论:针对课程内容,发起具体问题进行交流(问题可以适当扩展延伸);2.讨论回复:根据讨论问题进行回复,切忌答非所问。欢迎积极发言讨论,杜绝广告,请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包容、积极、相互支持的交流氛围,谢谢。
发起讨论
张敏敏
罗鹏
林忠贞
吴海荣
邱逢春